腊月三十又称除夕,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时间是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。"除夕"中的"除"字是"去,易,交替"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"月穷岁尽",人们都要除旧部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,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。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,贴门神,放爆竹,给压岁钱,吃年夜饭,送财神等。 周、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,皇宫里要举行"大傩"的仪式,击鼓驱逐疫疠之鬼,称为"逐除",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,即小年夜;除夕为大除,即大年夜 。
吃年夜饭,鸡鸭鱼肉应有尽有,饺子可口,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。大年夜.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,阖家团聚,围坐桌旁,共吃团圆饭,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。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,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。
腊月廿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(又称腊月)二十八的俗称,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。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“腊月二十八,白面发”、
腊月二十八这天,传统习惯是准备过节的面食。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,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,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,只有发面不爱坏,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,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休市过节的主食。
馒头
豆馅包
枣卷
枣塔